撰文:葉軒
專案簡介
熊大公司為台南共享自行車T-Bike及共享電輔自行車Be-Bike營運商,致力於共享單車的科技研發及營運、物聯網科技研發、機電整合及電控系統研發。而有鑑於共享單車的服務模式及營運機制在城市運營中已逐漸成熟,但在自行租賃的另一大市場-觀光風景區,因租賃業者仍多為民營租賃商,不論在車輛品質、價格及使用者體驗均常面臨參差不齊的產品服務缺口。因此雄大公司期望透過與設計團隊共創,以日月潭向山遊客中心為起點,開發電動輔助自行車智慧租賃服務系統,藉此提升使用者租賃服務體驗,同時協助營運端提供良好的服務品質,並有效蒐集民眾的體驗反饋。
經過台灣設計研究院(TDRI)的媒合與協調,熊大與好視設計、雲方資訊、宸果科技展開共創。設計團隊針對日月潭當地腳踏車租賃業者進行市場脈絡研析,發現當地租賃資訊十分繁雜,造成使用者不論是旅遊前上網搜尋或是當地隨機選擇租賃服務,皆面臨選擇上的障礙,因此為協助使用者能夠更容易獲取所需資訊,輕鬆辨識合適的服務方案,同時讓營運端可以有效管理,而有線上預約租賃平台Web的發想,設計團隊也盤點內部現有技術以及需求評估,展開三步驟的設計前期研究。
需求研究
第一步為使用者調查,依據當地車行的Google評論分析關鍵字歸納出各項體驗維度,並實地進行田野調查,交叉比對分析,歸類出五大類使用族群:( 1 )嬰幼兒親子 ( 2 )中大小童親子 ( 3 )個人與長輩 ( 4 )情侶 ( 5 )團遊旅客,進行人物誌製作並繪製成顧客旅程地圖,用以分析各族群的情緒痛點,彙整出選擇困難及資訊不透明二大痛點,並針對主要痛點對症下藥,透過簡易上手的線上平台設計準確傳達各式車款與服務價格等重要資訊。
第二步為利害關係人的訪談,設計團隊實際走訪日月潭,對目前已在當地經營出租腳踏車的業者進行訪問,了解到現行電動輔助自行車的關鍵議題,如車體無法顯示剩餘電量,填寫保險相關表單耗時耗人力等,這些重點內容亦將列入後續租賃平台Web設計的主要考量。
第三步為辦理服務藍圖工作坊,邀集核心團隊成員:TDRI、資訊設計端( 雲方 )、租賃業者( 熊大 )、場域測試端( 宸果 ),進行設計流程發想,明確服務流程並以圖示化呈現,估算每個流程所需時間,為後續設計整體服務進行組合及同步。
運用方法
本次專案開始執行的基礎,是建立在丹麥設計中心(Danish Design Centre)的設計階梯(the design ladder)理論之上,傳統或一般對設計的認知比較偏重於外觀與美感等具象化的改變,而設計階梯則是除了造型的改變之外,進一步將設計化作一個進程(progress),最終將設計轉化為企業內部創新的工具(innovation),這正是本專案的核心架構及初衷,將設計導入企業造就產業創新的可能性。
TDRI在本次專案開始之初,針對參與專案與合作共創的企業發放前測問卷,調查公司內部創新狀況、過去產品與服務表現、開發經驗與情形等面向調查各企業在設計導入前的情況,並在導入設計服務後記錄每個階段的參與,以下彙整熊大案設計導入企業的記錄。
圖一、專案合作模式
設計成果
租賃平台Web原型介面設計基於前期調研的使用者需求,整體風格採簡約設計。首先藉由資訊系統分析設計,歸類出單車租賃平台Web可能需要的系統管理後台項目,如用戶管理、訂單管理等,其中系統可進行數據分析及統計等功能,方便管理者進行趨勢分析。再來則進行到前端的UI/UX設計,即系統介面,核心功能包含預約騎乘、車款查詢、訂單查詢等。
下一階段為使用者驗證預計規劃工作項目包含場域使用者服務、預約服務、保險服務、滿意度調查,將於熊大公司現有營運場域進行驗證,後續將交叉比對線上租賃平台Web與傳統人工介面的使用差異,以及提出線上租租賃平台Web可進行迭代修正的部分。期待2023年民眾即可在觀光景點體驗此易於操作、方便的租借系統,為自行車租賃業者帶來新的服務樣貌,也為大眾提供優質的旅遊體驗。
圖二、租賃服務設計成果
合作回饋
儘管本專案此階段尚未進行後測以了解設計導入後的實質量化效益,然而為充分掌握企業對於設計導入開發流程的看法,TDRI於10月底與熊大公司及好視設計進行設計力導入之成效訪談,從中了解本年度科專計畫協助熊大導入設計力之直接與間接影響。
其中熊大公司表示,在認識設計之前,本來純粹是進行商業行為及做好客戶服務,但在認識好視設計之後,開始覺得設計也可以納入公司的經營策略,以設計作為公司經營的方針,也覺得共創出來的成效,比想像中好,強化了熊大租賃單車品牌端的鮮明印象,更藉著這個機會,了解到設計力可以如何幫助企業創造品牌,並影響企業。
好視設計則表示,熊大公司在找他們之前,就已經對自己想要的方向非常清楚,因此本來以為是要協助熊大從0到1,結果熊大已經完成了相當程度的市場調查,因此好視可以直接協助施力的地方又更往前推進,有加速到共創的過程,並且藉由認識熊大公司,了解到設計思考也可以轉化,並不是所有設計都需要盡善盡美,而是可以建構在最小可行商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以及最低成本的試驗服務,先求有再求好,再將受歡迎的產品繼續往前推進並敏捷式調整,這也是商業結合設計,可能的另外一種樣貌。
參考資料
111年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經濟部技術處「設計科技研發暨產研共創計畫」成果。